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清真寺
文莱有一座以现任苏丹父王名字命名的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清真寺。它犹如一座镶着金顶的白玉巨雕,是文菜臣民虔诚信仰伊斯兰教的象征,也是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心脏。这座巍然屹立于文莱河畔的清真寺建于1958年,曾是东南亚地区最引人注目的清真寺。其地面铺的是意大利大理石,外墙用中高的花岗岩砌成,吊灯和有色玻璃窗来自英国,地毯从沙特阿拉伯和比利时进口。其闪闪发光的金顶则由330万片金片镶成,如果把这些金片铺成平面,其面积可达520平方米。该清真寺三面环水,水上还有一条16世纪御船复制品,主要供游客观赏与游览。有时文莱人还会在这里举行年度朗诵《古兰经》比赛。(图片: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清真寺)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2-153.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2643734600/p9d94304800100kvii?from=tech&subch=internet
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
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是文莱诸多森林保护公园中最大的天然公园,占地面积约4885公顷,位于谈布伦区巴都阿波附近的森林保护区内。整个森林保护区面积达500平方公里。
到淡布伦区去一般需穿越曲折婉蜓的文莱河,乘坐木制机动船经过一个小时的水路到达邦加镇。文莱雨季时,河水迅猛,河涧与河底石缝中迸发出来的激浪猛烈撞击船底,使游人感到极不舒服。但船外景色却十分迷人,河水清澈见底。
所谓的森林公园在实际上并未完全开发, 仍是一片原野,有的地方还规定老弱病残者与15岁以下的儿童不得涉足。据说,文莱森林局已投资500万文元(约合330万美元)将在公园内建设度假村及其他设施,尽管这笔投资与四五万公顷的广袤森林相比,实在是个小数目。但公园内有不少自然景色值得一看,如在其中有多处大小瀑布。公园内必要的通行与爬山设施已初具规模,架在树上如同质始人类穴居的树屋高低不等,游客可通过木梯爬上树屋,窥视珍稀动物的行踪;还有沟通两个山峰之间几十米高、上百米长的吊桥,吊桥下面是卡朗安河,这种吊桥在外观上看起来还是相对安全的,其两侧有铁丝网围栏以防止行人摔落,但一旦走上吊桥,人就随吊桥一起悠悠晃动,脚下的卡朗安河水哗哗流淌,让人感到如吊在空中,没有着落。
森林公园中最具刺激性的当数登上500多级的爬山阶梯。拾阶而上到达山顶,顿时让人感到豁然开朗,森林公园的全景展现在人们面前——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漫山遍野,极目远眺,层峦叠起,云蒸霞蔚,热带雨林景色美不胜收,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绝妙的造化。文莱人说,到了文莱国家森林公园如不登上这座山峰就像到了中国没有登上长城烽火台一样。因此,到文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旅客一般都要咬牙登上这座山峰,一探究竟。
文莱建立国家森林公园这一举动不仅说明政府对森林资源的爱护,同时也表现了强烈的环保意识。1991年,文莱壳牌石油公司赞助文莱大学100万文元,在该公园内建了一个贝拉隆野外研究中心,其作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国际科研基地,现在已逐步发展为文莱及国外学校与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与培训地。该中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森林公园内不仅有菩提树等世界名贵树木,还有多种珍稀动物,计有180多种树木、35种蛙类、180 多种蝴蝶、200 多种鸟类及在一棵树上可同时栖息的400多种不同类型的甲虫。由此可见,这个国家森林公园对文莱而言是一座宝库。(图片: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视频: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9-160.

http://news.ccnu.edu.cn/info/1022/25676.htm
哈桑纳尔.博尔基清真寺
1994年7月14日,以现任苏丹命名的哈桑纳尔.博尔基清真寺正式落成对外启用。这是苏丹个人捐资建造的,作为他48岁生日送给臣民的礼物。
这座清真寺由主体建筑和四个尖顶园塔组成。主体园顶与配塔园顶均用 24K纯金制成,耗金2.4吨。寺内有两个大析祷厅,可分别容纳6000 男女信徒同时祈祷,每人各用块特制的祈祷地 毯。男祈祷厅内的水晶吊灯就有5吨重。厅内摆放者巨型(古兰经》手抄本,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古兰经》手抄本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男女净身房、办公室和图书馆等现代化附属设施。整座清真寺建筑用料全部从国外进口,极其考究,从熠熠发光的灯饰到光洁可鉴的大理石地面,到处都散发着具有浓郁文莱特色的伊斯兰气息。具有马来传统风格的黑漆嵌金空花外墙,使整个清真寺显得庄严肃穆、雍容典雅。据说,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的规模不算太大,但耗资颇多,但文莱政府从来未公开披露过具体数字。1997 年当地一份华文报纸曾透露,建造该清真寺花费了4000万美元。文莱的清真寺在祈祷时间谢绝参观。其他时间去参观,要向管理人员说明来意,管理人员可能会通融让你进去。但参观者的衣着要整齐,男士穿一般的衣服就可以了:女士要穿上一件黑色长袖袍长拖地的大袍(清真寺可免费借用),并规定女士(不管是不是穆斯林)在月经期间禁止进人清真寺。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是文莱的重要参观景点之一,国外代表团,特别是来自伊斯兰国家的代表团及外来游客一般都要到此参观。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2.
杰鲁东游乐区
与文莱苏丹行宫毗连的杰鲁东游乐区,位于南中国海海滨高速公路旁,占地面积1000公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建设。区内包括杰鲁东公园、杰鲁东游乐园、马球俱乐部、皇家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等几个部分,以及一些餐饮设施。整个游乐区堪称“游客的天堂”。
鲁东公园。文莱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公园,实际上都是自然风景区,疏于管理与修饰。唯有杰鲁东公园是人工刻意塑造的。公园里白天百花争妍,绿草如茵,树木葱翠,晚间火树银花,姹紫嫣红,各种树灯五彩缤纷,把整个公园衬托得如同童话般世界。
杰鲁东游乐园。与杰鲁东公园毗连的杰鲁 东游乐园是苏丹出巨资建造的,于1994年7月14苏丹生日前夕对外开放,算是苏丹明给民的礼物。游乐园可同时容纳800名游客,平均每天近30000人次前往游玩。自开放之日起一直实行免费,但2000年3月7日起实行收费, 每项游乐设施收费2-6文元(约合1至3个多美元)不等。
杰鲁东游乐园门前有一巨型雕塑,四根拱柱犹如众星捧月般托着一颗价值数万美元的巨大水晶球。雕塑下有一喷水池,从池底射出的激光束把大水晶球照得晶莹闪烁。游乐园内设有男女老少皆宜的各种游乐设施,如碰碰车,电动马、自控船、过山车、射击场、溜冰场、小火车、空中旋转车、海盗船、霹虏与迪斯科舞场等30多种设施供游人享用,从休闲娱乐到惊险刺激的设施应有尽有。其建筑材料之上乘和管理之有序,也是绝无仅有的。1996年1月1日,杰鲁东游乐园建成一座高塔,这是苏丹陛下寿辰之际送给全国臣民的又一个礼物。杰鲁东游乐园音乐喷泉比新加坡的圣陶沙音乐喷泉更好,它可打出字幕和苏丹的头像以及美国超级歌星迈克.杰克逊在文莱举行演唱会的画面,很为独特。游乐园卫生状况与秩序之良好也是惊人的。听说,仅在场地内日夜打扫卫生的就有几百人,难怪你任何时候进去,都不会看到果皮、纸屑和饮料罐等污物。
皇家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皇家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位于杰鲁东游乐区内,北邻南中国海,距离市内约20公里。俱乐部和高尔夫球场周围的热带自然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绿草如茵。球场地势绵延起伏,蜿蜒多姿。场内的天然水面构成独特的景致,给球手增加了几分挑战。球场18洞的标准杆为72杆,球道全长6175米。球场共有63个沙坑,发球台和球洞区依地势而变,安全可靠,并有一定难度,对球手的耐力和技巧是很大的考验。由于球场拥有良好的管理和维护系统,即使在雨后也可尽情挥杆。球场还配有夜间照明,给夜间球手一种崭新的体验。
该球场始建于1989年,由美国“高尔夫规划”的世界著名的高尔夫求场测绘师罗纳德.弗里姆精心设计,曾吸引多杰出政治人物和工商界人士,一些世界著名的职业高尔夫手也慕名而来。
球场和俱乐部目目前共有70多名职工,75部高尔夫球车可服务设施齐全。俱乐部现约有250名会员,计划扩大到500名。该俱乐部曾被确定为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活动场所之一。
杰鲁东马球俱乐部。马球俱乐部水位于杰鲁东游乐区内,距市内约15公里,北临南中国海,于于1958年建成。该俱乐部四周环境幽静,建筑风格典雅,是文菜苏丹、王室成员以及俱乐部会员、社会团体组织重大活动的场所。
俱乐部区设有马球场、高尔夫球场和医疗中心等设施。主体建筑物内设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浴室、保龄球馆、台球室、壁球场等设施,还有会议厅和两个各容纳300至400人的宴会厅。两个露天马球场供苏丹、王室及特邀客人打马球;特里贾亚骑术中心提供马术训练和娱乐,其中有一个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的室内骑马场。
目前该俱乐部已有700多名会员。豪华的马球俱乐部已对公众开放,但必须加人俱乐部成为会员才能享用俱乐部设施。2000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曾在这里举行。
目前,杰鲁东游乐区仍在不断扩建,一座海底公园及其他设施已在规划中。据说,现有的游乐区仅完成了一半左右的工程。有人说,如全部完工,杰鲁东游乐区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游乐区之一。(图片:杰鲁东游乐区)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7-15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bbb468e0101ep5v.html
文莱博物馆
文莱博物馆始建于1965年,距首都斯里巴加湾市6.5公里。1972年正在文莱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其主持了正式对外开放仪式。博物馆共有两层6个展厅,分别展出伊斯兰艺术、文莱石油发展史、文莱自然地理、文莱传统文化、马来人的生活习俗及手工艺品和文莱历史,包括一幅从917公里高空通过卫星摄制的文莱全国巨型地图。展品中有文莱和法国于1998 年在文莱附近水域打捞出的我国明代的和瓷器等贵重物品,由此可见,中国与文莱自古以来的交往就甚密切。博物馆每天免费向公众开放,时间为上午8时半至下午5时。但星期五例外,开放时间为上午9时-11时半;下车2时半-5时。(图片:文莱博物馆)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5-156.

http://travel.qunar.com/p-oi7565525-brunei_museum
文莱水村
文莱水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公元1521年,随同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远航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安东尼奥抵达文莱时,对当时的水村景色如醉如痴,把它描绘为“东方威尼斯”。据安东尼奥在他的《首次周游世界》一书中叙述,当时文莱大约就有2.5万户人家住在水村,人口应不少于六七万人。现在文莱水村的人口有所减少,约为3万人,但仍是世界最大的水上村落,成了外来游客和外国代表团必看的一景。名租一般行人和居民通过简易木桥或乘一种叫做“水上的士”的小木船,来往于水村与陆地之间。如有重要代表团到访,文莱的接待单位会提供豪华游艇,供贵宾前往水村游览观光。如果在晚间游览水村更是另有一番情趣:站在岸上观看坐落在文莱河上的水村,闪烁的灯光星星点点蜿蜒8公里,连成一条长龙,好像天上银河倒影人间。如果你乘坐豪华游艇沿文莱河而上,直到王宫后院尽头转上一圈,两岸风光让你目不暇接,那真是悠然自得。建在苏丹基金会对面的港景餐厅更是观赏水村夜景的理想之地,坐在面向水村以玻璃封闭的半圆形餐厅内,水村全景尽现眼前。这时,你可发现文莱的精华似乎都集中在文莱河畔,在茫花夜色中依稀可见雄伟的王宫背影和在半山腰若隐若现的文莱外交部大厦。而岸边清真寺、文莱博物馆和手工艺品中心等风格迥异的建筑,都比白天显得分外妖娆。
水村的居民多为马来族人,他们的祖先以捕鱼、编织、制液银、铜器具及造船、修船为营生,在这里繁行生息、世代相传。随着文莱经济的发展,水村居民的营生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真正以捕鱼为生的人已不多了,多数人到陆上的政府部门或私营企业就业,有的在水村内小手工作坊和公共设施中工作。
老水村比较简陋,相互之间以木桥连接,容易发生火灾。尽管水村也有消防队,但毕竟不如陆地容易操作消防器材,因此每年都有数起无情的火灾,吞噬成片水村的木屋,造成数十户其至数百户水上人家无家可归。为改善水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文莱政府陆续修建新型水村住宅。新建的水村住宅一般为二室二厅、三室二厅和四室二厅,价值为两万多至三四万文元,折合两三万美元。住户每月象征性地交点房租(每月约100文元,新水村居民人均月收人为800文元),二三十年后就可据为私有。这些房屋的建筑用料均为耐火材料,村内的交通以水泥道路取代了木桥,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少了。村内的垃圾、污水和粪便已能进行科学处理。各户可享受洁净的自来水和罐装液化天然气。每户居所窗明几净,家中普遍都有彩电、冰箱、冷气等高档电器以及沙发、地毯与精美家具,室内陈设十分讲究,真是今非昔比了。从水村到陆地,他们一般乘坐“水上的士”的木船。这种“水上的士”很小,除了船工,一般只能坐两三个人,行驶时船头上翘,马达扑扑作响,水花四溅。对游客来说,乘坐这种木船似乎不大安全,但水村居民倒是乐在其中。(图片:文莱水村;视频:文莱水村)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4-155.

http://travel.qunar.com/travelbook/note/6875264
文莱王宫
文莱王宫全名称努鲁尔.伊曼宫,被称为世界性的宫殿,1980年开始修建,1984年文莱宣布完全独立前夕完工,由菲律宾著名设计师洛克辛设计,并由菲律宾建筑商承建完工,正面连接一条繁忙的大道,整个王宫呈三面环水的半岛形伸入文莱,河对岸是一个无人居住,灌木丛生的丘陵状小岛,王宫地势居高临下,站在王宫大院,可鸟瞰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全景。正门前有一个人造瀑布,气势磅礴,一进入王宫就能看到两侧几个大的喷水池,水声哗哗作响,词中有各种名贵金鱼游弋。王宫占地120公顷,主体建筑长525米,宽228米,施工时曾挖掉400万立方米土石,铺了23平方米草皮,建房顶用钢材就达4000吨。据称,这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中的最大、最现代化的宫殿。
王工共有1788个房间,分为王室生活区和首相署办公区两部分,内有一个可容纳4000人的宴会厅,每年庆祝苏丹寿辰的晚宴及招待各国元首的国宴都在这里举行。有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庆典大厅,苏丹每年在这里向各界有功之臣授勋。王宫内还有苏丹与王后分别接见外宾的各种规模的富丽堂皇的会客厅,和一个可容纳1500人、专供王室人员及其工作人员用的祈祷厅。
王室生活区有三套豪华套房,供王室的客人使用,12套公寓式套房供苏丹与王后所生子女(4位王子,4位公主)居住,根据文莱习俗,女儿结婚后,如果女方家庭境况强于男方,男方入住女方家庭,因此大公主结婚后,连同夫婿都住在王宫内。
办公区包括苏丹和首相署办公的所在地。王宫内除室外运动场外,还设有室内多功能运动中心、直升机停机坪和可容纳300辆轿车的地下停车场。
整个王宫的建筑充满伊斯兰色彩,其马来风格的人字形大屋顶和数个镀有22K金的硕大圆顶金光闪闪,尤其引人注目。从文莱国际机场起飞和降落的飞机上,均能看到这一雄伟的建筑。
王官的全部建筑材料从美国、丹麦、法国、意大利和英等30多个国家进口。 室内装潢极其讲究, 特别是宴会厅、会客厅更是金碧辉煌。所有家具,包括桌椅、沙发扶手与靠背都有不同程度的包金与烫金,甚至地毯上都穿织着金线。有人说苏丹王宫是金子堆起来的,这话不算夸张。各个大厅的天花板还悬挂者成吨重的水晶镶金吊灯。至于王室生活区的陈列与装饰更不乏宝石、玉雕、巨钻、名画等稀世珍品,可谓琳照满目。王后对其宫内的陈设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某幅名画出自哪画家,王后马上能说出来:哪幅画是梵高的作品,哪幅是事索的作品。(视频:文莱王宫欢迎仪式)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0-151.
文莱王室礼仪陈列馆
为庆祝现任苏丹登基25周年,他亲自提议把位于斯里巴加湾市苏丹街的丘吉尔纪念馆拆除,修建文莱王室礼仪陈列馆,以作为王室对臣民的个人象征,也是以王室为标志的文莱国家实体的体现,旨在让臣民了解王室礼仪的庄严与神圣。现在王室礼仪陈列馆是到文菜的外国代表团和游客必到的一个参观景点。
该陈列馆于1992年4月动工,当年8月建成,10月对外开放。建立王室礼仪陈列馆是现任苏丹的一个历史功绩,其建筑风格之独特及竣工速度之快,也是文莱建筑史上少有的。该馆正面两层楼的玻璃与帘幔展示了热情迎宾的氛围,圆形的屋顶状如王冠,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陈列馆分一楼中央大厅、后侧厅,二楼左右侧各有一一个展室。中央大厅内陈列着苏丹登基仪式的各种御品,其中最显眼的是苏丹登基时用的御车。大量展品反映出文莱历史与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文莱是以黄色作为苏丹的标志,苏丹用的伞、旗等御品都为黄色。在文莱的一些重大庆典中,臣民们都不能穿黄色的衣服,这和中国古代的帝王将相一样。而其3位弟弟分别使用白、绿、黑色作为他们的代表颜色。在王室礼仪陈列馆一层 大厅里陈列着为苏丹御车开道用的长叉,据说这是古代中国的赠品。至于大量的兵器与乐器更是与中国的矛、盾和唢呐、手鼓等异曲同工。中央大厅四周的29根圆柱、代表现任苏丹为第二十九世。后侧厅以1:1的比例,逼真地展现了苏丹登基时乘坐御车走上街头,千万臣民空巷迎接的盛大场面。御车前后各有数十名身着红、黑色军服的士卒,周围还有若干扛旗、打金、手举蜡烛的待从。簇拥在街头的臣民,举着五颜六色的标语施与旗帜,呼喊着“服从真主、效忠苏丹、热爱国家”的口号。
二楼左侧展室以大量的资料、 图片、录像与录音展现了文菜1847年与英国签订第一个《文莱英国友好合作条约》到1984年文莱举行独立庆典的历史,尤为突出的是1959年文莱第一部宪法成文的过程及1984年独立时的情景。右侧展室主要以图片和实物展示苏丹家族及苏丹本人的生平及登基与加冕的过程。(图片:文莱王室陈列馆)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3-154.

https://you.ctrip.com/sight/bandarseribegawan724/25103.html
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心
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心位于文莱河畔,面对水村。该中心原为文莱文化、青年和体育部办公楼,1984年该部搬迁新办公楼后,改为“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心”。大楼前侧的第二层有一个约150平方米的展厅,大楼后侧为加工车间。展厅内的展品全是文莱传统手工艺品,包括几个世纪以前用金银线织成的设计精美的马来服饰;手工制造的镶有珠宝的银器和工艺品,如装饰用的炮台和蛇状匕首等;还有各种现代手工制作的银器制品。该中心每天向公众开放并销售各种工艺品。(图片:文莱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心)

https://www.quyazhou.com/wenlai/shopping/765.html
参考文献:杨群.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