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建筑文化

老挝的建筑文化

  • 建筑艺术

老挝历史上长期被邻国占领,所以它的建筑艺术也带有缅甸、泰国、柬埔寨的影响,反映了本国动乱的历史。它的有些建筑在东南亚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带有浓厚的本国特色。但由于这些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寿命有限,留下来的不多。保留下来的都是材质坚固、维修较好的建筑物。老挝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充满了宗教色彩。建筑物形状是传统的印度风格,成穹形,底部圆,顶尖如箭。

建筑物的用途是供佛,但其规模远不及泰国。老挝各地区的建筑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可分为琅勃拉邦、万象和川圹三种风格。琅勃拉邦建筑的屋顶有一到三层壁凹,低垂到几乎接地,香通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万象建筑受泰国中部寺院建筑影响较大,屋顶高、尖、厚。万象的建筑是全国最高的,大部分为长方形。玉佛寺是它的典型代表。建筑物的底基高出地面,正门入口的台阶有龙把守。川圹的寺院建筑综合了上述两种建筑风格,屋顶宽、成鞍形,低垂到几乎接地。

(摘自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8fa9ec66c8d376eeafaa3132.html  )

http://图1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2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3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4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5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6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7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8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9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10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11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http://图12https://www.sohu.com/a/125774603_349775
  • 居住条件

老挝人民居住条件相差很大,各民族居住方式也有较大差别。城市中钢混、砖混和竹木结构住房均有,乡村以竹木和竹草结构的高脚楼居多。在乡村,老族及其他老龙族系各民族的住房大多是竹木结构的高脚楼,老佤及其他老听族系各民族和蒙族及其他老松族系各民族的居所大多为竹草结构小高脚楼或单层小屋。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  老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6.

老挝的许多寺庙建筑也保留了婆罗门教的痕迹,如许多塔、寺的建筑结构和风格都与婆罗门教的建筑一样,呈现出十字形。以曲线顶部为特征的古代婆罗门建筑在老挝随处可见,许多寺庙中的雕刻及装饰反映的也都是婆罗门教的主题。

孙大英 高歌. 东南亚各国历史与文化【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91.

老挝人是中南半岛上最温和的民族,他们生性友善,社会治安良好。一般居民的住处仍然是传统高脚屋为主,城乡都可见到,这是老龙人、老听人的传统住宅。

在乡村,老龙族系各民族的住房大都是竹木结构的高脚屋,通常屋顶用椰叶或棕榈叶覆盖,墙面则用竹或椰叶编成骨架,再糊上泥。高脚屋的地板离地面高约两米,上屋楼梯级数常为奇数。高脚屋内通常隔成内外两个部分,内房为卧室,外房为客房和起居室。有些家庭有四五间屋。睡觉一般不用床,席地而卧。房内常有用木料搭成的“阁楼”,用以存放物品。北部地区的高脚屋分内外两间,外间作客房,设两个火塘:一个用于炊事和取暖,终年不熄火;另一个供来客取暖、聊天用。乡村高脚屋下多用来饲养牲畜、家禽和堆放杂物。谷仓建在高脚屋旁边。屋前屋后多种植果树、蔬菜。

由于老挝曾经是法国殖民地,城市中也有很多欧洲古式和欧洲现代风格的建筑,与老挝传统建筑以及众多的佛教建筑融合在一起。

孙大英 高歌. 东南亚各国历史与文化【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93.

http://图13:谭延桐.老挝遍开塔树花.【M】广西民族出版社:78

http://图14:谭延桐.老挝遍开塔树花.【M】广西民族出版社:79
http://图15:谭延桐.老挝遍开塔树花.【M】广西民族出版社:79
  • 民居风俗礼仪

首先是选料,尤其是选择房柱,老龙族人看得很重要,认为一旦误用了不符合要求的房柱,将会导致生活动荡,多灾多病,甚至妻子儿女死亡,因此特别认真。房柱用料要求既要笔直而无节眼,又不能有遭虫蛀的痕迹。为此往往要备足干粮(糯米饭)和砍伐工具,择日邀请亲友一同上山仔细寻找。当选中某一颗符合要求的树后,按风俗要先右行绕树三圈,然后用手扶住树干,祝颂道:“这棵树,树梢像龙尾,树叶如凤翎,把金兜银兜挂在其上,金银财宝将源源而来。”颂毕,才能动手砍伐。如果砍断后,那棵树没有直接倒在地上,而是搭在周边的其他树上,也不能拿去当房柱。砍伐到如意的房柱后,立即运回村中加以修整、晾干,精心保存,留待盖房用。

备齐了建房材料,主人即请人择日动工并通知亲友村民届时前去帮助。得到通知的每家每户一般都乐意相助,至少派出一人,可男可女,如果是妇女,常随带食品如腌鱼、盐巴、辣椒等等前去赞助,并与其他妇女一起协力安排午餐或一天的饮食;如果是男子,则随带刀斧锄铲等工具,并与其他男子一起协力在一天内将新房子盖好,一旦不能在一天内完工,那是很忌讳的,因为风俗认为日后难以居住。

动工建房当天清晨,主人要请老者在宅基地上举行一定仪式,恭喜“娘图拉尼”(地母娘娘)挪出宅基地。仪式并不复杂,只要献上一个装有鲜花、香烛和些须点心的托盘,由老者双手捧着托盘,跪在地下祷告:“子孙们将在此地建房定居,恭请地母娘娘挪动一下,让出一小块地。”尔后把托盘放到拟建新房头部的篱笆旁,仪式即告结束,可以开始破土动工。

柱坑一般不深,很快就可挖好。尔后开始竖立房柱。这时,主人要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 或有身份、有见识的人把少许钱币 (以往用银币,今天改用基普)放入各柱坑内作为 “柱垫 ” , 意在支撑主人日后过着富裕生活。同时,把备好的“赛” ( S a y , 渔苟,单同“胜利、好运” ,取其 同音。有人在渔荀中放入食品)连同金花银花(用金银色纸制作)、“昆”树叶(取其音同“福运”一起用棉线、丝线拴在“魂柱”柱端,人们往往用一个特大的“赛’,(渔苟) ,为的是让过往参观者 赞叹“噢,这个`费’ (福运)真大哟!)以此来讨吉利 ,希冀日后大福大运。

竖立的第一很杜子应是“魂往” ,在竖豆这很房枉时,要有人在旁边唱颂辞。然后竖立其 他柱子,这时没有更多的风俗讲究。新房落成后,主人要另行择日迁居。乔迁时也请亲友、村民帮忙,关于迁居仪式, 笔者在辑录老挝风情·颂魂时已对民间迁新居风俗作过一些介绍 (见 《东南亚纵横》1 9 9 4 年 第 4 期 ) ,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 , 各地风俗大同小异,特别是进住新房前两位老者的对话并无固定模式,前此所录只是其中一种。此外,在往魂柱上挂背兜 时,老者有时还有一种祝辞,他一边钉钉子,一边要念道厂敲一下,得银九锭;敲两下,得金九门 (通常认为一门等于四钱 ) ; 敲三下,得粮万担 ;敲四下,妻儿常守身边;敲五下,大象来帮忙, 敲六下,神仙来护粮,敲七下,神仙守护宅房宁……如此等等 。

蔡文枞. 老挝风情录:服饰·饮食·民居·婚娶·妇道·待客【J】.《东南亚纵横》(季刊)1995年第4期

http://图16:谭延桐.老挝遍开塔树花.【M】广西民族出版社: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