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饮食礼俗

新加坡的饮食礼俗

第一节 特色风味类

从新加坡人口构成来看,大多数人是华族,而他们多来自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或是其后裔,所以大多比较喜欢甜食,尤其喜欢广东菜。广东菜以推陈出新而闻名,从简单的叉烧面到精心制作的上汤鱼翅或脆皮乳猪,都十分吸引人。新加坡的许多餐馆在午餐时间会推出粤式点心,以蒸或炸的点心为特色,颇受欢迎。除了粤菜,其他有名的中国菜还有上海鳝鱼、潮州卤鸭、海南鸡饭、客家酿豆腐与辛辣的四川菜。新加坡华族人的主食以米饭和包子为主,他们不爱吃馒头,下午习惯吃一点儿点心。华族人喜欢的甜食是橘子蛋糕,喜爱吃鲨鱼片、油炸鱼、炒虾仁、咖喱牛肉、咖喱鱼头、鱼香茄子及一些海鲜食品等。新加坡附近热带水域的海产丰富,且品质上乘,口味鲜美,龙虾、螃蟹、虾、贻贝、蚝、墨鱼及其他各种海产都是上桌的好菜。由此可见,海鲜在新加坡美食中也能独当一面。

马来族人基本都是穆斯林,遵从伊斯兰教习俗,包括禁酒、不吃猪肉、不吃宰杀前已死动物的肉和血,爱嚼槟榔,喜欢喝红茶和咖啡。他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辣椒,尤其爱吃咖喱牛肉。著名小吃“沙嗲”是传统马来美食。人们把腌好的牛肉、羊肉、鸡肉做成串,并以适度的火候炭烤,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层厚厚的沙嗲酱一起入口。沙嗲酱由花生酱、椰酱、幼虾等调制而成,香醇无比,吃后令人回味无穷。若享用一串串沙嗲的同时,再配以椰叶或班兰叶包裹的传统马来米饭、小黄瓜及洋葱等,沙嗲的味道就更加分明。马来族人在做马来菜时喜欢用椰奶和辣椒作为调料。马来西亚是传统香料的盛产地,马来族人拥有各种调制香料的技术,其中有种“三巴”辣椒糊是用番茄、蒜、胡椒、盐制成的,味道刺激而独特。

马来族人招待客人只用冰水或茶水作为饮料,而不会用酒。就餐时,男子盘腿而坐,妇女则屈腿而坐。马来族习惯用右手拿食物,不用左手,因在马来文化里,左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因此,取食不能用错手。如果在用餐时用到左手,应该向在场的人道歉。不注意这些礼节,会被人认为不礼貌。

新加坡的印度族人大多来自印度南部,但是新加坡的印度食物却包罗了印度各地的风味,有咖喱鱼头、克什米尔腌味、旁遮普佳肴及印度式穆斯林美食。印度族人爱吃大米饭和印度罗提饼,饮红茶、咖啡、冷开水,禁食牛肉,不吃蛇肉。面粉加红糖,经油炸而制成的甜肉是印度老年人喜爱的风味小吃。印度菜大多会使用一种叫马沙拉的调味品,它主要是提取植物的根、叶、果实及种子制成,放入食物中增加香味。印度菜有15种以上的传统烹饪方法,大体可分为北印度和南印度两大菜系。北印度菜味道比较温和,辣味适度,主要有虾、羊肉、鸡肉、蔬菜等,再配上一碗咖喱饭。宫廷菜坦德利鸡是北印度菜的代表。泰米尔人常吃的南印度菜则味道浓烈辛辣。印度式素食是世界上样式最多也最受肯定的美食之一。印度族人大多是素食者,所以在素食菜色的研究上也最花心思——面包、米饭、豆类、汤、沙拉、点心和甜食,无不匠心独具、风味奇佳。

(毕世鸿.新加坡[M].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微信读书电子书系统16字号:85—87页)

新加坡特色美食

印度煎饼

外酥内软的印度煎饼每次品尝都十分过瘾。南印度圆面饼,由加了酥油(印度澄清黄油)面团飞抛拉伸制成,通常搭配鱼或羊肉咖喱享用。Roti在印度语中意为“面饼”,而prata或paratha意为“扁平的”。一些人认为这道美食是从印度旁遮普的煎饼做法演化而来,但是穿过新柔长堤到了马来西亚,这种扁平的圆饼被称为“roti canai”,有人认为它源于钦奈。无论它源自哪里,印度煎饼都是适合全天任何时间享用的美味。虽然经典的印度煎饼为原味或加蛋,本地菜单现特别推出各种花式,如奶酪味、巧克力味、冰淇淋味,甚至还有榴莲味——既可作为主菜也可作为甜点。

叻沙

从槟城的罗望子风味叻沙到沙捞越类似咖喱的叻沙,新加坡的叻沙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没有土生土长的加东叻沙有名。加东叻沙受住在加东地区的土生华人(海峡华人)启发。它有色如火烧夕阳的香辣浓汤,以椰奶和虾米入味,再浇上鲜蛤、虾和炸鱼饼等食材。其特征在于它的米粉:粗粉被切成短条,用勺子即可轻松享用。有些摊位,吃叻沙时只会给勺子——根本不需要筷子。得益于特许经营和乐于进取的叻沙摊贩对各种风味的借鉴,如此美味的加东叻沙从新加坡东部传遍了全国各个角落。

咖喱鱼头

神经脆弱的人看到鼓起的鱼鳃和红色肉汁包围下凸起的鱼眼时会感到不适。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它却是秀色可餐的盛宴——常常佐以米饭,浸入喷香的咖喱一起享用。咖喱鱼头是新加坡独有的菜式,是文化大熔炉的缩影。它融合了南印度典型的咖喱香料,是华族的一道美食。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版本的咖喱鱼头,咖喱的用量略有不同。有些人会加入罗望子汁来增加酸味,有些人则会加入椰奶获得更绵密的口感。唯一的相似之处便是,辣肉汁中摇曳的肥美的红鲷鱼,以及秋葵和茄子等蔬菜的混合。

咖椰吐司

这道小点搭配一杯本地的“kopi”(咖啡)或“teh”(茶),堪称完美;炭烤或香焗面包片包裹着冷黄油碎和一大抹椰果和鸡蛋制成的咖椰酱。有些人将这道烤三明治作为早餐,有些人则选择为茶点享用。它更多地则是配上两颗半生熟蛋、略加少许黑酱油和白胡椒。美味的鸡蛋与诱人的香酥甜咖椰吐司相得益彰,一层是入口即化的橄榄绿咖椰酱,一层是厚厚的黄油。

椰酱饭

将马来语“椰浆饭 (nasi lemak)”翻译成英语会得到“rich rice”。这里的“rich”不是富裕的意思,而是指令其美味绝伦的椰子奶油。这道菜拥有完美的混合风味:椰奶和香兰叶浸透香米,佐以油炸鱼或鸡翅、“乌打 (otah)”(香辣烤鱼脯)、炸“江鱼仔”(本地凤尾鱼)、花生、鸡蛋、黄瓜片,和“参峇酱”(辣椒酱)。它是一道深受马来人推崇的丰盛美食,非马来人也对它喜爱有加,有他们自己版本的椰浆饭。米饭不变,尽管有些米饭略带香兰叶的绿意清香,但是它们的区别之处在于配菜。

炒萝卜糕

不要将它与胡萝卜蛋糕甜点相混淆,后者是一款用胡萝卜和香料制成的松软蛋糕,表面富有奶油乳酪糖霜。这道可口的炒萝卜糕并没有胡萝卜,至少没有橙色胡萝卜。新加坡炒萝卜糕的主要食材为米粉和白萝卜。将米粉和白萝卜丝混合再蒸熟,然后切成小块,和蒜、鸡蛋和菜脯 (腌制萝卜干) 一起烹炒。这些细腻滑嫩的炒年糕就是潮州方言中的“菜头粿”,几乎可以在每个小贩中心找到。食用时或为黑色(加甜味黑酱油炒制)或为白色(原汁原味)。

肉骨茶

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这里无不饱享一次口福。肉骨茶,就是边吃排骨边饮茶。肉骨是选用上等的包着厚厚瘦肉的新鲜猪排骨,然后加上各种佐料,有的还加进各种滋补身体的药材,炖得烂烂的。

罗惹

罗惹在马来口语中意为“不拘一格的混合”,而且实至名归。其食材反映出新加坡文化的多样性,将风味浓烈的不同食物和谐美味地融合在一起。它是一种混合了蔬菜、水果和油条的本地色拉,覆有厚厚的黑色酱汁,缀以碎花生和芬芳的姜花末提味。酱汁是一道罗惹成败的标志,其酱汁由酿造的虾酱、糖、青柠和辣椒酱做成。必须以甜酸辣调制出开胃的混合酱料。通常,酱汁会在大木碗中用木勺调制。只有添加了所有食材并充分混合后,酱汁才算完成。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鲜脆黄瓜和沙葛、菠萝片、青芒果或未成熟的莲雾(jambu)等芳香扑鼻的水果、炸油条和烤豆卜

辣椒螃蟹

螃蟹自是极好的,但酱汁才最为闪耀——甜中带咸,口感微辣,极其美味。拨开蟹壳时,酱汁会沾得您满手都是,此时,不吮指赏味绝非可能。您还会再要一些炸或蒸馒头,蘸着酱汁品尝——此酱汁以番茄和辣椒酱混合而成,丝丝蛋液增加了其浓稠度,妙不可言。辣椒螃蟹是新加坡的最伟大的烹饪发明,在所有蟹类料理中独占鳌头。绝大多数海鲜餐馆均可轻松找到,典型的吃法是佐以味美甜香多汁的鲜蟹肉泥。

鸡饭

当您看到一个小吃摊上整齐排挂了一只只熟鸡时,就应该知道那便是新加坡的国菜之一——海南鸡饭。它在新加坡全国小贩中心随处可见,也是很多大餐馆乃至酒店咖啡厅的菜品。同菜不同价:一口大小的鸡块——或是团队用餐时的整鸡——与喷香的米饭、呛口辣椒、鲜香姜酱搭配食用。这道菜的食谱改编自早期中国移民,他们来自远离中国南部海岸的海南岛。海南当地人称这道菜为”文昌鸡”。他们使用特别品种的鸡,佐以鸡油饭享用。深绿色的绿辣椒蘸酱为这道菜锦上添花。

(作者:叶智辉爱美食.来源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665251503353369&wfr=spider&for=pc)

麻糬

麻糬最初来源于日本,现在在整个亚洲都很流行,这其中当然包括新加坡。麻糬是由熟糯米调成糊状,然后做成蛋糕的形状。这些胶状糖果里经常塞满了各种馅料,比如甜豆或切碎的坚果,或者有着各种口味,最受欢迎的是绿茶味。

鱼蛋粉

鱼蛋是由新鲜的生鱼细细切碎,然后捣成如海绵般的密度,接着在咸肉汤中煮熟。在新加坡,这些鱼蛋经常放在点缀着碎猪肉和蘑菇的热面条中,每个当地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鱼蛋粉版本,但是最受欢迎的饭店之一莫过于宋记鱼蛋面馆了。

萝卜糕

新加坡的萝卜糕上没有传统萝卜糕的奶油乳酪糖霜,它是由碎萝卜做成的,再加上炒鸡蛋、大蒜和各种香料,传统的酱汁有黑色的酸甜酱或者也可以不加酱。

(作者:kunkun296580.百度经验公众号发布.链接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1368277107534&wfr=spider&for=pc)

新加坡特色糕点

Ang Ku Kueh红龟粿

红龟粿是个道地娘惹的美食在新加坡很受欢迎像农历新年,婴儿满月或者生日等不同的场合都会看到红龟粿,红龟粿状貌扁平约巴掌大小红色糯米外皮内包馅以植物叶为垫经常在表皮压龟印,其材料主要是糯米粉团加入一些色素或班兰叶汁液再包入煮好的甜馅料(如:绿豆、红豆、椰丝、花生)或咸馅料(眉豆、菜头)然后放在剪好的香蕉叶上拿去蒸熟,有时制作糯米粉团时,会使用椰浆代替水使其带有清淡的椰香味。因为红龟粿代表福气、荣禄和长寿,所以新马华人在祭拜时,也把它当成必备的贡品。

Lapis Sagu九层糕

九层糕也是一个道地娘惹的美食,在新加坡非常受欢迎。由于其彩虹色,九层糕在儿童中非常受欢迎。如果你以为它是水果糖一样的味道,那你就错了。九层糕味道其实很传统,通常有红豆,椰奶,榴莲和 chendol口感不Q,软趴趴的,有人喜欢一口咬下,有人喜欢一层一层揭开慢慢吃,好玩又好吃。九层糕在有些场合中也被作为礼物赠送。

Gula Melaka Kuih Kosui蒸椰糖椰丝糕

这个糕点顾名思义,就知道椰子味非常浓郁,椰糖糕像布丁一样Q软,外面裹了厚厚一层椰丝,既不粘手也增加了风味,有时候也会做成圆形的。

Pulut Tekan兰花糯米糕

在娘惹糕柜台上有时候,你会看到像青花瓷一般的饭团,那是兰花糯米膏使用蝶豆花汁液将糯米饭染蓝,再压成四方扁平状或者圆饼形状通常会搭配咖椰浆吃。

Kuih Seri Muka双层糯米糕

是娘惹社群的著名传统甜点,其马来名称意为“漂亮的脸孔”。此糕点的外形为两层式,上层为使用班兰叶汁液,染色的绿色玉米粉糊,其下层为煮熟的糯米饭,有时会使用蓝花(蝶豆花),将部分的糯米饭染成蓝色增添不同的色彩。椰浆是这糕点的重要食材,享用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班兰叶与椰浆的香味。此糕点是娘惹社群的代表性糕点之一,在各喜庆场合可见其踪影,也可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点心。

Kuih Talam达兰糕

达兰糕和双层糯米糕,长得有点像都是两层颜色,大部分一开始总是傻傻分不清,但仔细看还是不一样的。达兰糕上层是雪白色,下层是更翠绿的颜色,这种两层的娘惹糕点,上层白色的有添加椰奶,口味带少许椰奶咸香,下层绿色的是带甜的。由于有添加少许碱水,所以口感带Q弹,口感上来说和双层糯米糕,有很大的不同,达兰糕还有许多变种,比如说下层使用椰糖做成白色和棕色的。talam gula merah椰糖达兰糕或者是白色和黄色的,芒果达兰糕等等。

Putu Ayu椰丝小松糕

椰丝小松糕是娘惹糕点中较为大众化的,除了峇娘惹一族,马来同胞也极为擅长于制作这款糕点,浓浓的椰丝香配上松软的口感,有点椰子味小蛋糕的感觉,让人吃上一口就欲罢不能了。

Kuih Ketayap香兰椰丝卷

这款糕点可以理解成南洋风味的班戟将香兰汁、面粉、鸡蛋和盐混合搅拌成面糊并过滤加入油搅拌均匀,在平底锅中煎成薄饼将椰浆、香兰叶(剪段)、椰糖和盐一起煮至糖溶解,加入椰丝炒均匀,待水分稍干,用少量水与生粉勾芡,取出香兰叶,馅料就做好了,将香兰汁、面粉、鸡蛋和盐混合搅拌成面糊并过滤加入油搅拌均匀在平底锅中煎成薄饼最后放入馅料包起来。电视剧《小娘惹》中女主角就曾给婆家做这个糕点,被婆婆赞不绝口。

Spekkoek千层糕

准确来讲,千层糕是印尼的特色糕点,不过在很多娘惹店有售。千层糕通常都会超过18层,而且要做出浓香四溢的千层糕,需要把香料磨成粉分次加入,烘焙的时候还要不断翻面,也是因为制作工序的复杂,在印尼只有节日和庆典的时候会吃到,相较于其他蛋糕而言,千层糕的价格不菲,不要看薄薄的一片,一次吃一片刚刚好,两片会饱,三片以上会撑……

Pulut Inti椰丝糯米饭

蕉叶里面包的是糯米饭和椰丝,用椰糖炒过的椰丝很香甜,搭配口感QQ的糯米饭,既成了一道风味十足的传统甜点。不仅是传统娘惹糕点之一,几乎所有购买娘惹糕点的摊位或店面都能找到它。

Kuih Bingka Ubi香烤木薯糕

木薯糕是将木薯磨成泥后加入砂糖和鸡蛋等材料制作出来的,烘烤后会形成一层焦褐色的外皮,口感属于Q软和绵密,木薯香十足。

Kuih Sago椰丝西米糕

使用小粒状晶莹剔透的西米所制作出来的西米糕,口感Q爽有劲,搭配新鲜的嫩椰丝,就成了南洋风味浓厚的糕点小吃。通常会加入食用色素,把它变成鲜艳的红色或者绿色或者一半红一半绿,正好可以跟椰糖椰丝糕从颜色上区分开来。

Onde-Onde椰糖小球

QQ的椰丝糯米小球里头包裹着的是椰糖,融化后的椰糖浆将一整颗小球放进嘴里,咬下去的同时椰糖浆在嘴里爆开,又香又甜的滋味真的超赞。

Rempah Udang叁巴糯米卷

就是把加入椰浆的糯米蒸熟后包入炒香的叁巴虾米椰丝,用香蕉叶包好烤香即可,这个糯米卷的味道香辣中带点甜,而这个甜味主要是来自糖冬瓜。

Kuih Tako香兰椰汁马蹄糕

这是一款清爽的夏日甜品,下层充满班兰香气和爽脆的马蹄粒,上层是满满的椰奶香气,用蕉叶围成正方形,做好后放置冰箱内,夏日饭后来一个,不要太惬意哦!

(新加坡百晓生搜狐号.来源链接:https://m.sohu.com/a/287532693_100017655/?pvid=000115_3w_a

第二节 水果类

新加坡还有种类繁多的水果,有荔枝、山竹、榴梿、红毛丹、苹果、梨等,这为新加坡的饮食增添了些许清新的口感。种类繁多的水果也为果汁提供了很好的原料,新加坡因此创造出各种创新口感的果汁。

(毕世鸿.新加坡[M].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微信阅读电子书系统16字号:87—88页)

榴莲 Durian

有着“水果之王”之称的榴莲,是种原产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因其独特而浓烈的气味和霸气多刺的外壳让许多人望而生畏;而其酸软多汁的果实有着类似冰淇林的口感,让很多人一吃就上瘾,对其亲睐有加;爱它的人爱得要死,恨它的人连它的气味都难以忍受,如此两极化的评价更是值得一试的好借口。榴莲虽然好吃,因为超高的胆固醇和糖份,并不适宜多吃。

山竹 Mangosteen

榴莲最好的搭档就是山竹果了,两者一起食用可以避免上火的烦劳。这种“果中皇后”原产东南亚,这种类似柿子的水果却有着较为坚硬的外壳,而最有趣的是果壳底部的小瓣和肚中的果实就有着相同的瓣数;拨开外皮就可以看到几颗洁白晶莹的果实,类似剥了皮的大蒜瓣一样围在一起。而这种雪白嫩滑的果肉,清香甘甜,解乏止渴,而因为本性带凉,因此有着“降火”的功效;因为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菠萝蜜 Jack Fruit

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菠萝蜜的体型所折服,这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皇后”。与榴莲十分相似的外表和超大的size是菠萝蜜的特征之一,在这里提醒各位,一定要带着手套拨开菠萝蜜,不然它自身所带的蜜汁可能会让你的肌肤痒上好一阵子呢!不过好在许多超市都会把其分成好几份来贩卖。这种原产自印度的水果,目前在台湾,两广等地盛产;而美国市面上的菠萝蜜多产自墨西哥境内。其肥厚柔软,清甜可口,香味浓郁的果实不仅美味而且有着相当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生津止渴,补中益气,还能清理肠胃,更有美容保健等功效;甚至还有缓解感冒所导致的嗓子疼痛等症状。

释迦 Cherimoya

释迦又名番荔枝,因其酷似佛像头部而得名,而台东主产的释迦更是闻名遐迩,这种独特的外型的水果原产自热带美洲。这种风味佳,甜度高的水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及纤维素,不仅可以辅助食疗,还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更有排宿便,美肤抗衰老等作用。

百香果 Passion Fruit

很多人都很爱喝百香果茶饮料,但是却一直无缘见到百香果果实的本尊,而西番莲的花朵形态也相当美观。百香果有着酸甜可口的口感和芳香宜人的香气,这款有着“果汁之王”称号的水果,因为果实本身含有超过132种以上的芳香物质因此非常适合被加工成果汁和雪糕等产品,并且非常适合其他水果一起混合享用。而其食用价值同样让人称赞,不但可以深度清理机理,其富含的活性基因可以帮助身体将有害物质彻底排除进而改善皮肤和美容的作用;而且实用百香果可以增加胃部饱腹感,促进新城代谢和抑制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对塑造健康体态有着一定的作用。

红毛丹 Rambutan

这种原产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红毛丹有着奇特的外型—浑身是刺的它却有着类似荔枝混合葡萄的香味,酸甜的口感,果肉细腻多汁,无论是新鲜或是加工之后食用都可口怡人。而因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长期食用可以润肤美颜,清热减毒和增加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人参果(刺角瓜) Horned Melon

第一次见到这款水果的时候,有一种见到外来生物的感觉,其实这款水果名叫“刺角瓜”,又名“非洲角瓜”或“霸王果”。这款原产非洲沙漠的水果,现在也在加州和新西兰出现。此款水果有着坚硬的表皮,和凹凸不平的小短刺,而打开之后,内部的肉质细腻且多籽,有着美丽的青绿色色泽,并向黄瓜一样呈凝胶状,有着清甜的口感,吃完之后还会口有余香。对切之后可以挖出果肉享用,也十分适合榨汁饮用。

杨桃 Carambola

这种盛产于亚洲的水果,因为其剖面会形成一个五角星的形状而又名“Star Fruit”。这款水分超足的水果,果汁清凉爽口,外皮脆爽,酸甜可口,解暑消夏,用来酿酒有着独特的风味。有利小便,解酒毒,消食,清热利咽等功效。不过杨桃存在一种神经毒素,肾病患者要忌口哦,而因为本身性寒,最好不要与冰块一起实用。

莲雾 Wax Apple

这款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水果,因为有着类似铃铛的外表和颇似苹果的外型而得名。清甜带酸的口感,还带有苹果的清香,最赞的是食用之后齿颊留香。这种性味甘平的水果很适应长期食用,不仅润肺,止咳,除痰还可以用来解酒,甚至还有安神的作用。

海底椰 Double Coconut

海底椰坚实外壳内的果汁非常的浓稠,甚至类似胶状的效果,而其香醇地道的香味,即可用来酿酒,又可以熬汤;而果肉细白美味可口,有着滋阴润肺,清热止咳等功效。

(点亮吧搜狐号.来源链接:https://m.sohu.com/a/16812672_114889/?pvid=000115_3w_a

罗望子(酸角、酸豆) Tamarind

其实这种“水果”,不少人小时候都吃过,长得像是干巴巴的毛豆壳,打开来则是软绵绵的果肉!

没熟的罗望子比较酸,成熟之后则比较甜,除了直接吃,还有不少把它做成甜品、或是做成酱汁入菜的做法~海南云南吃的人都不少。

莲心果 Duku

一般上大家只能在巴刹的水果摊上看到它们,没见超市里卖过。事实上就算在巴刹,卖这种水果的摊位,怕也就一两个。

其实Duku和Langsat是长得像的两个水果品种,因为比较难分辨,一般摊贩都把他们放在一起,直接叫Duku Langsat。

水果长得有点像龙眼,颜色稍浅,但剥开后的果肉,和山竹的一样,是一瓣瓣的,瓣里有核。不同在于:山竹的果肉呈白色,莲心果的晶莹半透明。

莲心果的口感则比较像柚子,微酸带点甜,比较清爽。

PS:这种水果也和龙眼一样比较燥热,一般不要吃太多!而且这种水果和山竹一样,也特别容易藏蚂蚁。另外,果皮比较粘手,吃起来有些小麻烦。

红毛榴莲 Soursop

看果肉,和释迦的几乎长得一模一样,有木有?其实它们真是远亲,红毛榴莲也属番荔枝科。

看外表就有些许差别,红毛榴莲皮色较深,且有隐隐花纹。还有~红毛榴莲的体型相比释迦,一般要更大更长些。

红毛榴莲在邻国马来西亚有出产,一般收成不多。因为有科学研究证实:它的果实还有树叶有抗癌奇效~除了吃果肉,叶子还能煲水当茶喝~因此价格比较高冷,不过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在巴刹偶遇的红毛榴莲,12.8元/公斤,这么大一个20.70元,你感觉咋样?

因为量少且贵,所以一般上比较难买到红毛榴莲。有货的时候,摊主通常会挖出果肉来榨汁卖。

人心果Chiku

人心果长得有点像猕猴桃,但皮更光滑又薄,一洗就破。果肉非常甜,不但和和猕猴桃的样子不一样,味道也差很远!它的滋味更像是木瓜+柿子+梨子的混合体,厚厚的果肉口感也很像柿子……

相传这种又名“仁心果”的热带作物,是孙中山在南洋投身革命活动时,最爱吃的水果。每次他来本地,必要点这个来满足口腹之欲。

PS:没熟摸上去较硬的人心果,别吃!口感很涩,当然想尝试一下酸爽的口感的话请便……而且,戳一下会有一种神秘的白浊液体流出(其实是树胶)。

黄皮火龙果(麒麟果) Dragon fruit

火龙果不稀奇,通常都是红皮的,果肉呈白色或者红色带黑籽。相比红肉的口感稍甜,白肉的除了水分充足,几乎就没味道,是本地少见不甜的水果。

这种别名麒麟果的黄皮火龙果,就比较特别了:因为果实长得慢,糖份贮存比其它火龙果就充足不少,不但果肉细致无比,而且甜度高还略带香味,可算火龙果家族的极品。

功效也能数出一大堆:预防便秘、促进眼睛保健、增加骨质密度、预防贫血和抗神经炎口角炎、降低胆固醇、美白皮肤防黑斑、抗自由基解除重金属中毒、防大肠癌……。既这么出挑,价钱自然有些小贵。

葡萄桑(Pulasan)

红毛丹的“亲戚”,不仅长得像,连口感也很像……

“pulas’ 意指旋转扭开,其实就宣告了吃法:像扭开瓶盖一样打开果实。新马一带的华人,多叫它葡萄桑,也有叫山荔枝的。?

剥开来也是像荔枝一样的果肉,但是比红毛丹更甜,更多汁。相对来说,葡萄桑比较少见也更不好买(甚至有说法~买到就是赚到……)

蛇皮果 Salek

如果听到人家说“Salek(沙叻)”,真的不是叻沙拼错,而是说这种长相奇葩的水果……顾名思义,皮真的很像蛇皮!

蛇皮果的果肉白中带黄,口感普遍爽脆,但因品种不同,差的不仅有臭气味,而且肉质干硬酸涩;至于好的蛇皮果,则带有点点淡淡香气,肉质甜中带酸但不会涩,果核也会比较小。

▲蛇皮果的果肉,也是一瓣瓣的

应了“物以稀为贵”那句老话,富含蛋白质和钙质、以及大量维生素的蛇皮果,因其少见,价格也不算便宜。

诺丽  Noni

这种简称“哑巴果”的水果,看着就更奇葩了,像是长满眼睛的外星人。而且~直接吃的话其实非常难吃。

虽然样子有点对不起观众,备不住它富含人体细胞之成份,且有强身的效果啊,因此不少人会添加养乐多或者别的饮料,一起做成果汁或者奶昔……

(楚天客.来源链接:http://www.360doc31.net/wxarticlenew/669432230.html

第三节 饮品类

MiloDinosaur

为什么MiloDinosaur在新加坡不会灭绝?毫无疑问因为Milo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而MiloDinosaur将其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如果一杯普通的Milo没有足够的麦芽味,那么可以用更多的Milopowder来增加麦芽味!

第一次听说这个饮料的时候,就有个问题,为什么叫“Dinosaur”呢?因为表面的冰块上撒上一层巧克力粉,看来很像Dinosaur的背脊,因此而得名。如果没有MiloDinosaur,我觉得对不上良心推荐四个字。

 KopiPeng

当品牌咖啡连锁店和时髦的咖啡馆在疯狂炒作的时候,新加坡当地咖啡馆在默默地服务坡岛人们,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存在于新加坡的优质咖啡。

如果你想要一杯富含强烈的咖啡因的咖啡,请前往新加坡四处可见的kopitiam,点上一杯kopipeng(ice)。

TehTarik

如果你有特殊情况不喝冰饮,你可以喝一杯TehTarik。人们将茶香与奶混合在一起后,用拉这个动作,完美地将混合奶溶于茶中,从而带出浓郁风味的奶香。喝TehTarik无疑是许多新加坡人心中深刻的记忆,你可以看到饮品摊位的师傅开始“拉”你点的TehTarik,从一定高度互相反复地“拉”,从一个杯子倾倒到另一个杯子,而制成泡沫热奶茶,让味道更回味无穷。

 Bandung

外国人和外行人可能会对这种Bandung明亮的粉红色有两种反应:困惑或迷恋。对于新加坡人来说,糖浆饮料是他们热爱和渴望的味道。

喜欢小清新的通心粉可以点Bandung,这种融入玫瑰露糖浆的乳制冷饮,有时还会加点香叶,清甜提神,粉嫩消暑。满满的一杯粉红,粉红控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Soyabeanmilk

世界各地都有豆浆,但在新加坡,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非常高,作为早餐饮料首选。豆浆油条,绝对是完美早餐搭配!

林俊杰对“豆浆油条”就非常爱,甚至写了一首关于这个完美搭配的情歌。新加坡人很喜欢用清甜豆浆和酥脆油条当早餐,这恰到好处的搭配,真是绝了!

Grassjelly

Grassjelly在新加坡也被称为ChinChow,这种饮料可能你会非常不习惯,因为里面有黑色果冻,还有黑褐色的液体在杯中。但Grassjelly却是很多新加坡人从小到大都喜欢的饮品,而且在新加坡一年365天里,它都是一个日常都会选择的饮品。

“MichaelJackson”

很多人被它时髦的名字吸引!这种饮料实际是仙草果冻和纯白豆浆的组合,所以它的名字是不是不言自明了!

平时我们吃的是奶茶加仙草冻,不知道豆浆加仙草是怎么样的口感呢?如果您之前没有尝试过,可以试试哦!这个组合在新加坡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并且在尝试后会成瘾,让人忍不住想一饮而尽!!!

Sugarcanejuice

所有小贩中心晚上的饮品之王,要数甘蔗汁莫属。这种饮料令人耳目一新,凉爽无比,深受游客和新加坡人的喜爱。毕竟,吃了一顿丰盛的油腻的晚餐后,喝一大杯甜甘蔗汁那感觉真是无法形容。

它还是新加坡炎热天气里的消暑神器!鲜榨的甘蔗汁,加上冰块,如果你还想更酸爽,可以加颗酸梅或者柠檬。这算是新加坡饮品里比较甜的饮料了,但是完全源自甘蔗的甘甜哟!

 Yeo’sChrysanthemumTea

Yeo’sChrysanthemumTea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老牌饮料。这款茶具有微妙的花香和淡淡的甜味,常用于许多家庭聚会和节日的庆祝活动。

PokkaGreenTea

新加坡人非常喜欢PokkaGreenTea,以至于Pokka可以宣称是新加坡的第一大绿茶品牌。很多新加坡人都觉得Pokka这样说理所当然。在新加坡持续潮湿炎热的天气里,我们都很喜欢PokkaGreenTea这种清爽的饮料。

PokkaOolongTea

当PokkaOolongTea这款饮料问世时,新加坡人都在想,谁会喝一些微甜的茶?结果发现自己想错了,这种微妙的冷茶成为人们在超市常买的饮品,路上也能常见到大家喝这款饮料。)

KickapooJoyJuice

KickapooJoyJuice在新加坡非常具有代表性。几乎没有人真正知道或不知道它里面究竟是什么成分,这一直是个迷。KickapooJoyJuice为许多新加坡人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

(新加坡圈搜狐号.链接来源:https://m.sohu.com/a/232254110_182513/?pvid=000115_3w_a

新加坡最具特色的四种饮料

  1. 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

“新加坡司令”原为弗莱士酒店长廊酒吧(Raffles Hotel Long Bar)调酒师严崇文自创的鸡尾酒,因为广受欢迎而名扬四海,现在已成为可以代表新加坡的“国家饮料”,是新加坡饮品中的原创经典。

“新加坡司令”在世纪交接之际诞生,原名为“海峡司令”,色泽红艳,也非常适于女士饮用。新加坡司令做法非常繁复,在莱佛士酒店看来,只有按照原本配方,使用杜松子酒、樱桃酒、本笃甜酒、石榴汁和沙捞越的菠萝汁,才能制造出顶层细腻的泡沫。不过现在的不少配方都使用瓶装果汁加苏打水发泡的,不同的酒吧调制的方法也不同。

现在商业超市和店铺里也有瓶装出售的新加坡司令饮料。

也许您一心想去长廊酒吧点一份正宗的新加坡司令,沉浸于莱佛士酒店的复古氛围,不过其它酒吧调制的改良款同样奇妙,也能俘获您的芳心。坐落于浮尔顿 1 号(One Fullerton )的 OverEasy 在“新加坡司令”中加入安古斯图拉树皮,调味一挥而就;位于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的 Orgo 则混合鲜榨菠萝、酸橙和石榴汁,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

2.红豆冰Ice Kachang

新加坡的气候常年炎热,红豆冰堪称一道完美的解暑佳品。

新加坡最早出现的冰品是 “冰球”,将碎冰打压成球状,浇上彩色糖浆。这是新加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见的冰品,街头巷尾都有手推车摊贩沿街叫卖。

红豆冰则是冰球的现代升级版——装在小碗或者高玻璃杯中,先在底层放入果冻、红豆、甜玉米、亚答籽(棕榈籽),上面铺着小山一样的刨冰,最后再淋上色泽诱人的七彩糖浆和浓浓的炼乳。如今,为了满足现代人口味,红豆冰甚至还可加入什锦水果、芦荟果冻,甚至是巧克力和榴莲果肉等其他新奇配料。在遍布城市的各大美食中心,如牛车水的麦士威路小贩中心 (Maxwell Road Hawker Centre)、乌节路(Orchard Road)的大食代(Food Republic),您都能享用到这款充满乐趣、五颜六色的甜点。

对于初到新加坡的人来说,分辨出红豆冰口味优劣并非易事。但这里有一个要诀:好的红豆冰,上面的碎冰被刨得很细,以至于一入口便与甜蜜的糖浆融为一体。至于配料,则是种类越多越好,一勺入口便可尽享各种口感,这才是正宗的红豆冰甜蜜体验。

3.珍多冰Cendol

珍多冰奶香四溢,堪称东南亚美食的精粹,这种常见的甜点如今已被纳入各家主营本地菜肴的餐厅和众多熟食中学的小吃种类之中。

珍多冰的基本配料包括椰浆、绿色粉条以及香兰汁和棕榈糖。新加坡人喜欢对食品作个性化处理,珍多冰恰好提供了个很好的素材。您可依照个人爱好,给珍多冰加上碎冰、红豆、糯米、仙草和奶油玉米等其它配料,香甜不腻,清凉解暑,无疑是新加坡暑热天气的完美搭配。

乐于挑战新鲜体验的人还可以尝试榴莲味的珍多冰,慢慢品尝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妙。

4.拉茶Teh Tarik

新加坡拉茶可不仅仅是加了炼乳的茶那么简单,作为新加坡民间招牌饮料,拉茶还是老友叙旧、熬夜看球的最佳伴侣,是新加坡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它对于新加坡的独特意义源自于各种因素。首先,所使用的康乃馨牌炼乳是新加坡的名牌产品;此外,其调制过程非常富于艺术性。本地咖啡店的印度店家往往会将客人点的拉茶份数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制作。这时候,现场“拉”来“拉”去的调配过程富于乐趣,可让人大饱眼福。

这种流行的饮料喝法多样:热的、冷的、加或不加炼乳、加或不加糖等等。在新加坡,拉茶以其诱人的味道和便宜的价格,走入了星巴克和香啡缤等无数咖啡店,成为了拿铁等咖啡的有力竞争者。

(芭拉旅游网.链接来源:http://m.bala.cc/dongnanya/8938.html

第四节  汤水类

鱼片汤 Fish Soup

鱼片汤配饭、或鱼片汤米粉,是新加坡人爱吃的午餐,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在本地小贩美食界,以鱼入汤的汤品,最著名的是鱼头炉,以整条鲜鱼制汤的做法和吃法,并不普遍。一般熟食中心的鱼汤档,卖的是鱼片汤、鱼片米粉汤、鱼头米粉等。以鱼片为主角,稍腌保留其原味,或油炸取其香脆。为了方便区别,有小贩创意取黑(炸)白(原味)鱼汤为名,要吃,可要排队等候哦!

鱼汤摊贩一般取生鱼鱼肉或者巴当鱼鱼肉。肉质虽然有别,但关键在于新鲜度。新鲜鱼肉经适当处理,烹调时火候控制妥善,保持鲜嫩不老。鱼汤含磷多,对骨骼愈合、大脑发育有助益,还可缓解压力;在饮食讲求健康营养的今天,越来越受欢迎。

肉骨茶 Bak Kut The

相传,肉骨茶是100多年前由南来的福建、潮汕移民首创,BakKut Teh是闽南语的发音。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华人南下新马做苦力,在河边仓库搬运货物,每天收工会买些猪骨,配上胡椒粒或中药材等香料熬一大锅浓汤,让大家早餐吃饱后出门干活去,因此早期也叫“苦力茶”。

肉骨茶主要分福建黑汤、潮州白汤两派,而新加坡以白汤较为普遍,好几家潮式肉骨茶老字号名气响彻海内外。随着时代变迁,肉骨茶已从码头劳工的“苦力茶”,演变成老少咸宜的狮城美食。肉骨茶通常配上一小碟黑酱油加红辣椒丝,再来碗白饭、油条蘸汤吃;若不够再来碟咸菜、豆卜、花生,泡壶铁观音功夫茶,一解猪骨的油膩。人生一大享受也!

印度羊肉汤Indian Mutton Soup

印度羊肉汤,被誉为印度美食史“永不衰颓的作品”,更有人称它为“迷魂之汤”!

这迷魂汤的汤水,绝对是精心杰作。各种香料,包括芫荽籽、小茴香粒、黑胡椒、肉桂皮、豆蔻、丁香、八角、黃薑粉等,分量拿准之后,经烤香、搅拌成酱;与爆香的葱、蒜和薑翻炒,最后加入羊肉,投入番茄、芫荽,加水,慢火焖两小时。如此费心熬制的汤,醇美甘香,喝了暖脾暖胃,魅力十足!

文庆路上段大牌17的Haji M.Abdul Rajak Stall, 57年前原创者从印度带来的食谱,第三代传人仍视为秘笈,天天依循传统烹理,连饕客都吃了三代人。

熟食中心也有华人经营的羊肉汤,多以中药材煲制,也得到饕客的支持。

山瑞汤 Turtle Soup

山瑞(鳖),又称水鱼,与多种药材煲制成汤,是一道珍贵的野味补品。

山瑞的肉、头、脂、卵,甚至甲壳都是宝,对气虚、贫血、慢性疾病患者有帮助。山瑞摊贩一般从印尼入口新鲜山瑞,将其肉、内脏、卵、裙边等,与淮山、红枣、当归、枸杞、虫草等10多种中药材,经长时间煲制,至药材香与山瑞原味完美糅合。

山瑞汤水富多层次口感,喝着暖胃窝心;其肉质软嫩鲜美,口感很好;厚厚的裙边,不但弹爽可口,还是一种天然的胶原蛋白,滋补养颜。

芽笼一带和白锡熟食中心,有多家山瑞摊贩,除了传统的山瑞汤之外,也推出红烧山瑞、砂煲山瑞等,配搭特制辣椒酱,真是滋补又美味!

山瑞的蛋白质高、脂肪少,百吃不腻、多吃不怕胖。

炖汤 Double-boiled Soup

关于炖,据福建莆仙(莆田县及仙游县)文化记载有三种:砂锅炖,即食材置入有盖砂锅,直接放在炉上煲;笼炖,原料放入加盖小容器,再置入蒸笼里蒸;隔水炖,原料放入陶制有盖容器,再将容器直接置入加水的大锅内,用文火长时间炖煮。

熟食中心的炖汤,部分是直接在火上煲,更多的是笼蒸。炖汤比较清淡,食材保持原味,汤和食材一并享用。

炖汤汤品多样化,有萝卜汤、西洋菜汤、苦瓜汤等家常便汤;有人参冬虫草黑鸡汤、十全鸭、山瑞汤等滋补养生汤;还有特别口味的霸王花排骨汤,营养丰富的ABC汤等,连珍贵的海味佛跳墙,也以迷你盅献给你。

达曼裕廊熟食中心的一家炖汤,用两个大瓦缸,每天燃炭火煨,火候够煨足,什么时候去喝汤,热腾腾暖心窝。

猪什汤 Pig Organ Soup

猪什汤又称猪杂汤,一种汇集了猪只内脏精华的汤品,汤与汤料一同享用。汤水鲜甜,汤料丰美;汤里加少许咸菜,去腻提味。猪什汤采用的猪只内脏,包括大肠、小肠、粉肠、猪肝、猪肚,还有猪舌、猪肉,早年还加入猪心、猪血。各种脏器都需细心清洗,以免有异味;而小肠、粉肠及猪肚,还要经过个别料理,才可入汤。

猪什汤,原是早年乡里人逢年节杀猪时,用猪只的各种新鲜内脏,给邻里准备的一道大碗汤,鲜字当头!

城市人从健康考量,不多吃猪内脏。猪什汤手艺的传承及发扬,也就受到时代的局限了。

(A计划学习狮城篇搜狐号.来源链接:https://m.sohu.com/a/257493216_99944710/?pvid=000115_3w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