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节日礼俗

缅甸主要节日

1.浴榕节,在缅历二月月盈日举行。缅历二月月盈日是释迦牟尼前世接受燃灯佛预言启示,悉达多出生、受四谛成佛、涅槃和菩提树出土的日子。每当缅历二月月盈日到来之时,人们都要去佛塔礼拜,给菩提树浇水、浴佛。菩提树对于佛教徒来讲是十分神圣的,它是佛的象征。当年,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边苦行林中的一棵菩提树下潜心冥想、静思人生之道,最后得道、觉悟成佛。因此,每一座佛塔附近都种有菩提树。人们对菩提树倍加爱护,从不砍伐。缅甸的菩提树是由僧侣们从锡兰带入的。史书中有那罗波蒂悉都时期僧侣波劳信赴锡兰求菩提树种献于缅王的记载。缅族的浴榕习俗始自蒲甘朝。邦牙朝时(14世纪初)浴榕开始成为一个正式的节会。缅族人浴榕的目的有二:(1)使树长青;(2)求雨祈丰年。

浴榕节当日,人们一大早就集于榕树下,习惯上人们在早上6点要按顺时针方向绕树一圈。6点半司仪宣布浴榕活动开始。先恭请众神下凡,然后僧侣要施戒、颂偈陀和讲法,再献浴榕水,长者宣布浴榕。这时,由32位打扮成梵天、帝释天、龙、妙翅鸟样子的演员分4组在榕树周围站好,再由8位身着民族服装的长者走到树下,念颂偈、给榕树浇水,之后由64位少女念祈祷八字偈,分福与众,送梵天回府。众人在大念三声“善哉”后敲铜磬一下,宣布仪式结束。之后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浇水浴榕。由此节会派生的还有献凉水罐的习俗。

缅族人认为施水有十种好处:(1)长寿;(2)美丽;(3)富有;(4)聪颖;(5)力壮如牛;(6)有名气;(7)侍从多;(8)洁净;(9)快步如飞;(10)不缺水。

缅历二月月盈日,孟族佛教徒也要举行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浴佛节当天,孟族妇女要头顶榕木盆,在男人们的舞乐伴奏下上庙浴榕。浴榕的目的在于使菩提树更加枝粗叶茂,佛法更加深入人心。浴佛节时,虔诚的孟族人还会不失时机地搭起彩棚,用各种糕点食品招待民众,施舍行善。有些地方还会举行28佛敬拜会,用新盆向菩提树施斋,或是在大路口请和尚讲法等。

来源:http://www.1mag.cn/3486

2.点灯节,通常在缅历七月月圆之日举行。据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于缅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众神讲经。在这期间,所有僧侣要安居坐腊,信徒也要避免迁居嫁娶。七月月圆的时候,释迦牟尼在众神的簇拥之下来到人间,缅甸人民便点上各种彩灯和蜡烛迎接。这一天也是僧侣们解除安居的日子。因此点灯节又称解夏节。节日期间,所有佛寺、佛塔、民居和街道会装饰上彩灯,临时搭起的彩色牌楼、彩棚、戏台和小吃店遍布城镇。人们还要去佛寺拜佛,年轻人要准备礼物向长者敬拜。       

缅甸民间传说,释迦牟尼佛在修成正果后第七年的四月十五日在印度的舍卫城南门的一棵芒果树下,表演从眼睛、耳朵或鼻孔内同时喷出水与火的双神通。观看的信众看完表演后,佛陀突然腾空而去,众信看不见佛陀,就问其子弟“阿那律”。阿那律说:佛陀已前往忉利天,将在那里结夏安居,须经过一夏七月十五日再返回人间,佛陀降临地点则在僧迦舍城,于是信众则在七月十五日日落时刻,点燃火把欢迎佛陀降临,就是“解夏日”点灯节的由来。此一节日相传日久,至十八、十九世纪的时代。每当七月十五日到来时,缅甸国王就在其皇城内搭建一座高大的棚架,于棚架上点燃灯火,同时由城通往大佛塔的路上亦缀满如长龙般的灯盏,以表欢迎。

按照缅甸佛教传统习俗,点灯节前三个月为斋月,所有佛教信徒要守戒3个月,3个月内忌嫁娶、迁居等(斋月期间,一般一周一个吃斋日,吃斋日对上缅甸区域影响较大,一般店铺会关门休息),点灯节后民众开始筹划婚礼、建房等事项。       

点灯节人们除了在佛塔和房屋周边点燃蜡烛来祈福和庆祝以外,东枝每年还会举办放孔明灯比赛,场面壮观,让人震撼。

每年点灯节期间,缅甸民众都会向高僧、老师、父母以及长辈们表达敬意,或跪拜或送礼,营造一个充满祥和的氛围。

来源: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9/10/2013/189723753322.html

3.献袈裟节,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缅历7月月圆至8月月圆期间,善男信女要向僧侣敬献袈裟。传说佛祖要在雨季时从这里前往天宫诵经,等到了返回人间的时候,人们会在这里张灯结彩地迎接他。这就是这个节日的由来。点灯节前一天夜里,人们在仰光大金塔平台上举行织袈裟比赛,这种袈裟被称作“不馊袈裟”(意即新织成的袈裟),在第二天天亮时分要敬献给佛祖。为第二天布施连夜赶制袈裟,这一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逐渐形成一种比赛项目。比赛由团体合作完成,几个妇女组成一队,好几队同时进行比赛,参赛队员连夜赶制,必须在拂晓前完毕。翌日晨,连夜制作好的袈裟会敬献给大金塔内的佛像,以表示民众的崇敬供奉之心。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da6600102x6j6.html

4.作家节,12月上旬,缅历9月1日。古时举行拜神活动,从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奖励“像神一样崇高的”大作家们。1944年缅甸作协正式确定为“作家节”。古时缅历九月的象征性节日活动是祭神,该祭神习俗于1885年消失。之后,1944年起演化成表彰文学工作者的“作家节”。

1944年初,缅甸教育旗帜协会昆昌孔镇的分支协会举办了一场缅甸文学史上贡榜王朝时期伟大诗人、剧作家吴邦雅的纪念仪式,并且倡议在全缅范围内都举行纪念吴邦雅的活动。

1944年5月12日,仰光的缅甸教育旗帜协会、缅甸作者协会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等共同召开了一次关于举行吴邦雅纪念日活动事宜的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大家一起探讨以其举办仅仅表彰一位作家荣誉的“吴邦雅纪念日”,更应当制订向所有文学工作者致敬的“作家节”。最后,根据古代缅甸国王每年缅历九月都举行为军事、文学、行政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皇子、朝臣授勋、封号的习惯,一致决定将缅历九月初一作为“作家节”来举办。缅甸作家节由此诞生,之后,每年都会举行庆祝活动。

起初,作为作家节的庆祝活动,作家们以戏剧、歌舞表演和在社区举办文学讲座的形式向民众普及文学知识,随后逐渐开始在全国各地举办文学讲座。如今,因为仅仅在缅历九月初一一天的时间举办文学讲座的时间不够,因此在某些镇区,在九月一整个月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作家节节日讲座。

现今,缅甸政府在每年“作家节”之际将举行文学颁奖典礼,向杰出的作家、诗人、翻译家等文学工作者颁发国家文学奖。并且隆重举行向年长的作家叩拜的仪式、文学交流讨论会、演讲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以致力于推动文学发展和提高公众教育水平。

来源:http://www.guwan.com.cn/newsInfo-29-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