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

姓名、尊称、头衔

马来人取名往往采用伊斯兰教名或阿拉伯名字。受马来人的影响,华人、印度人改信伊斯兰教后也给自己起伊斯兰教的名字或阿拉伯名字。如男子叫穆罕默德、马哈茂德、艾哈迈德等,女子叫法蒂玛、卡蒂加等。但是,现代马来人取名又有了新的变化,如有的人把夫妻的名字合起来给子女取名;在星期四出生的孩子,可能取名甘密斯;若出生时适逢父母迁居,就取名南达;更有照儿女排行大小来取名的,长男叫姑洛或苏隆,次男或次女叫雅,五男叫班影,五女则叫安影等。

马来人通常没有固定的一脉相承的家族姓氏,而是子女以父亲的名字作姓,父亲则以祖父的名字作姓,所以一家几代都不同姓。姓名的排序是名在前姓在后,男子的名与姓之间用“宾”字隔开,女的则用“宾蒂”隔开。如前总理侯赛因·宾·奥恩,“侯赛因”是他的名字,“奥恩”是他父亲的名字(即他本人的姓),“宾”则表示侯赛因是奥恩的儿子。现在人们一般不再沿袭陈规,已不在名字的后面加“宾”或“宾蒂”了。现在人们往往把姓名缩写。有的将父名缩写放在本名前,如拉木里·布迪的缩写就成了布·拉木里。女子婚前以父名作姓,婚后仍然可以用父名,也可以改用夫名,由女子自己决定。在书面语中,一般写全名,但平时只称某人的本名,不叫全名,更不能叫父名。在书面语中,可以省略父名,但不能省略本名只写父名。

许多马来人都有尊称,男子加“赛义德”,意为贵人,女子加“赛加丽”,意为贵妇。在学者或宗教倡导者的名字前加上“赛义克”,以表示尊重。还有一些称号放在人名前,也是表示尊贵的,说明此人的出生同王族或贵族的血统有关。如“迈加特”,意为其母亲出身于贵族家庭,其父亲则是一般家庭。此外,“万”“米尤”等,都是贵族的尊称,意思是先生或阁下。至于最尊贵的正统王族后代,不论男女都尊称“东姑”或“翁古”,放在名字前边。有时为了强调某人是王族子孙,还在其名后加上“布特拉”或“沙”,表示他是王子或陛下之意。当一位王子成为苏丹或国家元首后,就被尊称为“端姑”,意即殿下。以上尊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书面或口头都必须这样称呼。

马来人名字前面还可以加上荣誉封号或官衔。对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由国家元首授予一种荣誉封号,这种封号在内阁、议会成员中尤其普遍。例如“敦”这一原来马来贵族世袭的荣誉封号,凡是得到“统治者勋章”的人都能得到。而得到“国家将士勋章”“忠诚王冠勋章”的人即可得到“丹·斯里”封号。其他的封号还有“拿督·斯里”“拿督”以及授子女性的封号“拿汀·巴杜卡”等。拿督除了是一种荣誉封号外,还是对某人的官职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在“市”字前面加上拿督的称呼,就成为市长,在“村”字前面加上这个称呼,就成为村长。据不完全统计,马来西亚头衔级别多达20多种,授予量也较大,有的人捐献一定数量的资金就能得到苏丹授予的级别较低的头衔。但是,高级头衔的授予仍然非常严格,其中“敦”最为尊贵,通常只有前总理、已故国家领导人和对国家有突出贡献者才能获得;即使是现总理,也未必能获得。如现总理纳吉布是“拿督·斯里”,前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2008年退休后以及前总理马哈蒂尔2003年11月退休后,才被授予“敦”的头衔。这些头衔虽然不是姓名,但由于与姓名作为固定搭配出现,几乎成为姓名的一部分。

此外,伊斯兰教徒去麦加朝觐过的,男子的名字得加上“哈吉”的尊称,而女子则加上“哈贾”的尊称。另外,名字中的“邦”表示兄,“卡”表示姐,“切”表示儿,“多”表示长辈,也已成为名字的一部分。这样一来,马来人的全名通常都很长,含义也较复杂,例如“拿督·穆罕默德·甘托尔·宾·苏加诺·布地亚”,“拿督”是头衔,“穆罕默德”是己名;“甘托尔”是自己的另一个名字,意为雷鸣,比喻宏大,表达了父母和家人的期望;“宾·苏加诺”表示自己是苏加诺的儿子;“布地亚”表示男孩。外国人初次看到马来人长长的一串名字时,常常会不知如何称呼对方。其实,除非极隆重的场合需要称呼对方全名外,一般只需称呼对方的己名,即第一个名字。由于马来人很看重头衔,因此对其头衔一定要称呼准确。

主要动植物资源

马来西亚动植物资源丰富,可称之为东南亚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就动物而言,马来西亚动物种类繁多,在马来西亚的“三宝”(兰花、蝴蝶、猿)中,动物就占了两个。马来西亚的野生动物种类超过300种。哺乳动物286种,鸟类700多种,爬虫类超过350种,两栖类165种,仅蜥蜴类就有80多种,蛇类140多种,鱼类300多种,蝴蝶类2000多种,此外还有几千种昆虫。马来西亚的动物除常见动物外,还有不少珍稀动物。哺乳动物有白长臂猿、象、虎、豹、狸、马来熊、羚羊、野牛、鹿、豆鹿(马来西亚特有动物)、野猪、黑豹、豺、鹿猫、犀牛、穿山甲、大蝙蝠等。鸟类动物有700多种,其中有40多种为猎鸟,较著名的有孔雀、鹑、野鸡、犀鸟、咬嘴鸟、九宫鸟、苍鹰、太阳鸟、啄木鸟、鹧鸪、翡翠鸟等。爬行动物以蛇为多,已经发现的蛇有140多种,包括热带巨蟒、眼镜蛇、金环蛇、树蛇、蛙蛇、竹叶青等。其他爬行动物有巨蜥、壁虎、海龟、鳖、鳄鱼等。300多种鱼类分布在马来西亚的内河和沿海,主要海产品有鲭鱼、白鱼、小鱼、宝刀鱼、墨鱼、金枪鱼、海河豚,以及海虾、龙虾等。马来西亚的蝴蝶品种达2000种以上,色彩艳丽夺目,不少品种为世界稀有。马来虎是马来西亚的代表性动物,此外还有世所罕见的珍禽异兽,如巨猿、马来、长鼻猴、指猴、独角犀牛、豹猫、岩羊等。马来虎是珍贵的动物品种,由于保护得力,严禁偷猎,数量一直比较稳定,仅霹雳州就有250多只野生马来虎。霹雳州目前有15个森林保护区。近年来,野生马来虎频频伤害居民。野生动物保护局在靠近居民之地设立了17个陷阱,捕捉频闯民居的老虎,捕捉到的老虎一般送动物园饲养。马六甲动物园和太平动物园现已有数十只被捕获的野生老虎,它们得到了悉心照料,并最终被放归大自然。

巨猿主要分布在东马的沙巴州,被称为“婆罗洲的野人”。据研究,其96.4%的基因与人类相同,天性柔和、胆怯、驯良。在沙巴东岸的山打根附近设有世界上最大的巨猿自然保护区——希皮罗(Sepilok)保护区,占地4500公顷,主要是用于收养在伐木区、种植园和非捕猎区离群索居或被母狼抛弃的小猿,以及过去受人捕养的猿,直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后才被放回森林。

马来西亚猴类较多,在沙巴州的基纳巴唐岸河还有一种罕见的长鼻猴(Proboscis monkey)。它个体较大,肚子浑圆,身上长着棕红色的毛,红色的脸膛上长着一个香蕉一样长的悬垂的红色大圆肉鼻子,把嘴巴都遮住了,非常有趣。还有一种小巧精灵、令人喜爱的指猴,这种猴子只有拇指般大小,可以把人的手指当树干攀爬,非常珍贵。

马来西亚共有8种犀鸟(Hornbill)。犀鸟是世界上个体较大的鸟类之一,喙较长,身体呈黑色,头部有鲜红色羽毛,发出“昂昂”的叫声,身长1米多,可以在树丛中展翅飞翔、歇息。这种体形巨大的犀鸟,主要以食用植物的果实和饮露水为生,是世界上的珍稀鸟类。

马来西亚有2000多种蝴蝶,是马来西亚的三大国宝之一。最珍贵的当属马来西亚的国蝶——红颈鸟翼蝶,又名翠叶鸟翅风蝶或翠叶凤蝶。蝶名的由来与蝶的前翅翅面上均匀分布着7道绿色斑纹有关。这斑纹酷似树叶,翠绿色,镶嵌在黑色的背景上,看上去就像一只蝴蝶把树叶摘下驮在翅膀上飞翔。它的上翅较长,展翅可达170毫米,有些像鸟的翅膀,斜斜向上展开,很有力度感。下翅小而短,缩在下面。脖子上有一圈红色的绒毛,中间躯体较大,眼部只有一个大眼珠。1950年,世界上最早的蝴蝶邮票在沙捞越发行,邮票上印的蝴蝶就是红颈鸟翼蝶。梦幻公主蝶是马来西亚最迷人的蝴蝶。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之一。它四翅圆宽,有紫蓝色的闪光,如果对着光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翅面的颜色会由紫变深蓝,再由深蓝变为浅蓝绿色,如梦如幻。此外,马来西亚还有“爱神风蝶”,也称“琉璃凤蝶”,整个翅面布满绿色微粒,中部两道绿色的光环发散开来,美丽无比。

马来西亚拥有珍稀海龟。全世界原有30多种海龟,但许多已绝迹,目前留下来的仅有7种,其中有4种在马来半岛的彭亨州海岸被发现,分别是杨桃龟、绿海龟、代谓海龟、黎德利海龟。杨桃龟又称棱龟(Leather backturtle),因背部形态似杨桃而得名,是全世界最大的一种巨龟,一般体长2米,重600公斤,最大个体长近3米,主食软体海洋生物及藻类,可在水下1000多米生活。绿海龟是唯一的素食者,只进食草及藻类,它重达200公斤,体长约1米,5~7月经常在陆地上,每次可产蛋约150粒。理海龟,栖息于珊瑚礁石中,由于拥有漂亮的背脊,因此常被人们做成标本,它的躯体重50公斤,身长85厘米。黎德利海龟是体积最小的海龟,身体颜色较深,平均体长20~65厘米,重50公斤,爱吃小虾、螃蟹及软体海洋生物,产蛋季节在3~6月,每次可产蛋100粒。此外,马来西亚海域辽阔,有众多巨型海洋鱼类。近年来,渔民们曾先后捕获180公斤重的石斑王、250公斤重的燕鱼、300公斤重的魔鬼鱼、1500公斤重的鲨鱼等。

植物方面,马来西亚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资源尤其丰富,大片珍贵的热带雨林使马来西亚成为当今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之一。被列为世界12个最大的生物多元化的国家之一。据有关数据,截至2002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为74%,其中天然林覆盖面积约1954万公顷,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约60%。有339万公顷的土地被划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马来西亚植物种类繁多,仅各种花草树木就多达1.5万余种。

热带雨林占全国面积的3/4,其树木为常绿阔叶林。在西马,热带雨林分为平地雨林与丘陵雨林。树种主要有龙脑香属、娑罗树属、坡垒属、青梅属、栲属等。热带雨林的山地植物,分布在西马的丘陵地带。在海拔1000米的高度开始出现特有的山地森林,主要由多种栎属、栲属、月桂属和长春花属组成。海拔2000米以上,森林特征又变成单一树层,由不多的几个树种构成,其中许多是杜鹃花科的石楠灌木林。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只有杜鹃花科灌木丛和低矮的草丛及藻类。石楠灌木林只局限于湿润的赤道地区,往往出现在该地区的沙质灰化土上,主要分布在东马的沙捞越和西马的东海岸,石楠灌木林也是常绿的,在西马的彭亨州,灌木林内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藤蔓植物。

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似,但季雨林每年都落叶,落叶树的多少,根据年降雨量的不同而变化。与热带雨林相比,季雨林的植物种类要少得多。季雨林主要分布在西马的西海岸和东马的沙捞越州。树种有竹类和大叶合欢、多花紫薇等。在河口一带还有大量的红树林,主要有红树属、木榄属、印茄属林木,红树林带宽度由几米到几公里不等。沼泽林在马来西亚也有大量分布,主要有龙脑香属植物。热带花卉在马来西亚的植物资源中占有一定地位。已经知道的兰花类有800多种,此外还有龙舌兰、观音竹、长春花、常青藤、热带蕉等众多的观赏花木。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马来西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出口国之一。在马来西亚,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片片种植在连绵起伏山丘上的橡胶园和油棕林,高大茂密,遮天蔽日,绵延无际。橡胶业一直是马来西亚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由于大面积的橡胶种植,其橡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森林与木材工业是马来西亚经济命脉的主要组成部分。木材工业是指木材加工生产和利用,其产品包含锯木、板材、板条和木制家具。橡胶木是马来西亚木材家具业的主要原料,在所有出口的木制家具中,约85%是由橡胶木制成的。其他木材有白木、春茶木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木材工业在马来西亚经济复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02年,马来西亚木材与木材产品的出口产值达到40亿美元。木材业出口占马来西亚3545亿林吉特出口总收入的4.3%,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木材工业于2001年还为22.6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占当年就业人口的2.4%。长期以来,马来西亚政府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管理政策,规定其中1445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4%)为永久森林保留地,另外339万公顷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些森林得到了立法保护,专门用作生态保护、生产、建设、研究及教育。马来西亚木材的非法采伐一度比较猖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年来非法采伐活动有所减少。2007年7月,马来西亚种植与原产业部副部长拿督安尼法·阿曼表示,马来西亚木材非法采伐事件已大量减少,这是由于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制止边境地区木材的非法贸易、提高木材采伐透明度等,马来西亚政府将间接打击非法采伐,同时政府也计划积极推广森林种植计划,以确保木材的稳定供应。为此,政府成立了一个特别机构“森林种植发展私人有限公司”,推动森林种植计划商业化。该机构由马来西亚树胶发展局管理,预计将会在接下来的15年内,种植37.5万公顷贵重树木,以推动木材加工原料的增长。

马来西亚阳光充足、雨量丰富,葱翠墨绿的植物、五彩缤纷的奇花随处可见。热带花卉有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莱佛士花,即王莲,盛开时直径达1~2米,色泽红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被称为“花王”,又因气味十分难闻,又称“尸花”,它也是沙巴州的州花。此外,马来西亚还有品种繁多的各色兰花,除人工栽培外,多长在深山密林,清新淡雅,最为珍贵。马来西亚素以种植和出产热带兰著名,每年兰花出口额达3300万欧元。目前,位于实丹角(Serdang)的生物技术中心正在对热带兰的花色进行研究、培育,以便人工得到人们想要的花色。在该生物技术中心,兰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最大研究项目,此外他们还在进行延长花期、改善花形以及提高兰花抗病性方面的研究。

绘画、雕塑、锡制品、马来武士剑与建筑艺术

绘画 马来西亚的绘画分传统派和现代派。其中传统派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绘画风格。二战后,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大量涌现,确立了传统派在马来西亚绘画中的主流地位。由于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西亚绘画禁止描绘人和动物的形象,因此二战前,在马来西亚的绘画作品中没有一幅肖像画。印度人、华人的绘画作品,内容也主要传承印度、中国的绘画传统,很少有反映本土生活的作品。二战后,这一状况才逐渐改变。二战后,马来西亚的绘画风格和手法日趋完备,不但吸收了外国绘画的优点,而且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本土化意识在绘画中得到加强。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和一些私人的美术馆也经常展出一些本土绘画作品。各类培养美术人才的学校也纷纷建立。马来西亚绘画成就较高的有刘抚、钟四滨、陈宗瑞、穆罕默德·侯赛因、奚金桥等人。穆罕默德擅长人物画,奚金桥擅长蜡染画,蜡染画是马来西亚绘画的一种传统技法,他的绘画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物体的明暗关系,熟练地运用色彩变化。华人画家往往喜欢山水画。

雕塑 马来西亚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在马来西亚出土的“东山文化”式的铜鼓上,就雕刻着头戴羽毛和鹿角的人头像。有的铜鼓上还雕有日月星辰、帆船、树木、动物等。一些生活、生产用具上也雕刻着人物、动物、植物。古代马来西亚的雕塑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在马来西亚出土的7世纪的“鱼肠剑”,剑身呈波浪形,剑柄雕刻有印度神话中的神雕、神猴、恶鬼等。在吉打发现的一座4~10世纪建成的小乘佛教与印度教的庙宇中,也有佛像、莲花等雕塑作品。马来西亚现代雕塑艺术融合了西方的雕塑艺术风格,形式更加多样,较有名的有木刻艺术、金属雕刻艺术等。其中,用锡和合金锡制造的雪兰莪锡雕制品闻名于世,富有现代特色和国际流行风格。铜雕工艺有匕首、刀剑、香炉、盘碟等。

锡制品 马来西亚锡制品是世人公认的品牌产品。马来西亚锡器光泽炫目,柔滑如丝绸,更见其功底的是它上面雕刻的图案,古香古色、纹理细腻、色彩典雅,呈现出马来西亚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美。在马来西亚的锡制品中,工艺最好的是皇家雪兰莪公司(Royal Selangor)的锡制品。皇家雪兰莪是锡器精品的代表,其所生产的锡器不仅有日常的生活用品,更多的产品已成为设计精巧的艺术品,行销到20多个国家,因此来吉隆坡,皇家雪兰莪锡器展示馆就成为一个不得不参观的景点。皇家雪兰莪公司创立于1885年,拥有超过600名精工名匠,是世界最大锡器厂之一。

马来武士剑(Keris)   武士剑形如波浪,它是世界三大名刃之一(另外两种是伊斯兰诸族的大马士革平面花纹刃、日本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马来武士剑兴盛于13世纪,其工艺精美绝伦,做工极为精细,有的剑上利用糙面刃纹,刻着惟妙惟肖的花、鸟、兽等浮雕造型,极为精致巧妙,剑柄与剑鞘以象牙、金银镶嵌,硬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