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人的婚恋观更体现人性的本真,和自由。
少男少女的情感和婚姻从十五六岁就开始了,萌动的情愫不用压抑,不用遮掩,得到足够的爱护和帮助,一旦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确立为对象后,双方父母便进入考察了解阶段,仔细观察调查访问,彼此都满意认可之后进入说亲阶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过程是必须遵守的,如果是凭煤人介绍的,父母也得征求男女双方本人同意,然后双方父母商议关于聘金嫁妆的条件,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通常有订婚戒指,绣花布,日常生活用品,彩礼必须装在专门器皿“网纱”里,上面用纱布盖好。送彩礼一般由代表男方的几位妇女手持网纱,,由送彩礼的领队将彩礼转交给女方,代表女方代表验收后将“网纱”倒空,装上送给男方的答谢礼品。答谢礼品通常是订婚戒指,一套男装,男用化妆品,各色糕点及其他一些男人喜欢的东西,有时女方答谢礼品比男方所送的彩礼更多更贵重。
《古兰经》中说:“与你选择的女人结婚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因此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人来说,一个男子可以同时拥有4个合法妻子。但是按照伊斯兰教婚姻法的规定,娶新妻子要得到原来妻子的同意,所以娶第2个妻子的时候,要先征得第1个妻子的同意,娶第3个妻子的时候也要征得第1和第2个妻子的同意,如果不照这样办,先前的妻子有权向伊斯兰法庭告发。在4个妻子之间,还得平等相待,否则也算犯罪。
闻来马来族人的婚礼隆重而盛大,一年举行7天办婚事也要选个吉日,结婚旺季为伊斯兰历4月和九到12月这段时间,订婚人通常由阿訇充任,结婚证上除有阿訇的签名之外,双方家长也得签名才能生效。按照风俗,聘金虽然是由男家付给女家的,但是婚礼仪式却要在女方家举行。
婚礼多在夜晚举行,第1天晚上,新郎及亲友、阿訇、长老、父母排成一列长队,有鼓乐队打头引路,捧着聘礼,拿着《古兰经》,在音乐伴奏下,唱着歌前往女家,新郎及伴郎,由一名伊斯兰教长引至厅内。厅内布置着宫殿式的座位,正中并列两张装饰华丽的座椅,新娘端坐在右方的座位上,恭候新郎驾临。好一个香艳绝伦的美新娘!光彩闪烁,环佩叮咚。连脚跺上也套着足环,鞋面坠着五彩的珠子。
新郎在新娘的身边坐下,伴郎、伴娘站在两旁,亲友们挥动着特制的蒲扇,为这一对新人扇风祝福。
重要的当是祈祷仪式,主持婚礼的长老,先向新婚夫妇念经祝福,宣读双方的誓约,公布新郎送来的聘礼数量,由阿訇揭去新娘的面纱,为新人洒圣水,为新人牵手,高声朗诵一遍《古兰经》,拿两小包槟榔叶给新郎和新娘嚼食,双方交替朗读永远敬爱的誓词,互敬白米饭一碗,或互相喂食香饭。仪式至此告一段落,来宾们纷纷上前祝贺,有的馈赠礼物,有的献桂花,还有的替新娘的手指甲涂染赤红色的槟榔叶,以示祝福。
女方家要招待来宾吃咖喱大菜,一直闹到午夜过后才散。新郎暂时在女方家住下,宾客离去时,每人按惯例都可得到一份鸭蛋作为谢礼。这些鸭蛋存在一个用铁丝和铁纸花扎成的小篮里,或用纸花扎成一颗小树状,把鸭蛋装饰成两颗并联的果子,挂在树上象征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第2天,第3天是新婚夫妇的节日,分别进行沐浴,接受双方贵宾的贺礼和祝福,女方举行招待宴会,第4天晚上再热闹一番,男友的亲友再到女方家集体念经,照例接受餐宴款待,在这天夜里两位新人方能进入洞房,一直到第7天,新郎才带着新娘回家见父母,然后回女方家住下去。从此婚姻中的人相依相伴走下去,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有一天同样的仪式又轮到自己的儿女。(文莱婚礼图片)
参考文献:师小玲.文莱,绿波上的金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53-55.

https://www.sohu.com/a/113171627_464280
